• 字体
  • 字体家族
  • 字体公司
  • 字体设计师
  • 字体样张
  • 资讯
  • 帮助
字客网>资讯>详情

[观点]字体的创新与传承 ——汉仪第二届字体之星大赛主题研讨会现场直击

时间:2015-03-27 00:01:57| 活动|浏览:388|来源:站酷网|作者:站酷网
导语2015年3月17日上午,汉仪第二届字体之星大赛主题研讨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第二报告厅举行。大赛评委安尚秀、朱嬴椿、刘治治、陈嵘及字体设计专家学者李少波、王子源、杨林清等出席并就大会主题“创新与传承”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和讨论。

字体的创新与传承

——汉仪第二届字体之星大赛主题研讨会现场直击

2015年3月17日上午,汉仪第二届字体之星大赛主题研讨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第二报告厅举行。研讨会由主持陈嵘主持,汉仪字库首席运营官马忆原女士介绍了大赛的基本情况和主题设想。大赛评委安尚秀、朱嬴椿、刘治治、陈嵘及字体设计专家学者李少波、王子源、杨林清等出席并就大会主题“创新与传承”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和讨论。以下是站酷网为你编辑整理的精彩大会发言。

李少波:字库的设计伦理

李少波,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 著名字体设计师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中国文字设计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字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及硕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方正字库和华文字库设计顾问。

李少波:在某种程度上字库对中国的字体有着非常重要的责任,是最后一道关卡,也是第一道关卡。它承担了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标准的问题,因为国家对这一块没有审定的标准。你发布一个产品,一个字库,除了字形和字数等技术层面的要求,对字形的设计是没有标准的。这就存在很多漏洞,很多设计得非常糟糕的字体推出之后,可能会对大众形成审美的冲击或影响,所以这里可能就涉及到设计伦理的问题。

字库跟一般的平面作品不太相同,字库的传播力度广度太大了,所以它的设计伦理问题就会更凸显。一种很糟糕的,或者设计水准很低的字形出来之后,它就会强迫性地植入到你的视野中,而大众对此是没有评判能力的,。这种标准怎么界定,我也没有答案。我只是想到这个问题,想到字库的设计伦理的导向或者标准是不是也要纳入到我们的思考当中。我大概先讲这么多,抛砖引玉,谢谢。

朱赢椿:书籍字体不需要太多表情

朱赢椿南京师范大学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设计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013年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编辑奖。目前主要从事书籍设计和选题策划工作。策划设计的图书《不裁》被评为2007年“世界最美的书”,《蚁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最美的书”特别奖。绘本作品《蜗牛慢吞吞》《蚁呓》,均数次再版并输出国外版权。并著有先锋实验文本《设计诗》、摄影作品集《空度》和摄影散文集《虫子旁》,引起了广泛关注。

朱赢椿:我本人这么多年主要从事书籍设计出版工作,可能我的体会更多的还是在日常用字方面。多年前刚刚进入出版社工作的时候,有很多新颖奇特的字体选择,那时候我个人分辨力也不太清晰,觉得这些字很好看,很有个性。干了20年出版以后,发现我对新颖的,奇特的,感情丰富的字体的需求越来越少。用字的时候特别谨慎,特别不喜欢下拉菜单下有太多字体选择。

有这么多的字体却发现,想用的字体总是少,现有的字体总觉得某个地方欠缺了一点,哪个部位还不够理想。这两年我在做自己的书,很多文字是我自己写的。我自己写内文,自己去设计的时候,就不想要表情太丰富的字体。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排经典的文字,你非常喜欢的小说的时候,你特别希望那个字不要有情绪,尤其是正文字体。这时候我特别希望能有几款经典的正文字体。

去年夏天,一位台湾的设计师朋友聂永真在做活动的时候送了一本他的书给我。我看到他的标题字体很好看,我在内地包括台湾好像都没有看到这样的字体。他说这些字是从一款日文字体的汉字里找出来的。日文里如果没有的字他就想办法自己设计出来。那款字体作为标题字体,我觉得做得非常好。它既不像平常的标题字体,又没有很夸张,在有些结构上空白的地方,笔画稍微移动的时候,看着真好看。我很希望,即使是标题字体也能够有些控制。

当然因为我是做书籍的可能狭隘了一点,做广告或者做其他视觉包装的字体可能需要个性化强些,一些夸张的,激情的,力量形的字体就很有需求。但是这样的字体的开发又让我有些担忧。因为你会发现越是有个性化的字体,使命寿命往往不是很长,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做一款有爆发力,轰动性的字体,但可能很短的时间内它就慢慢被淘汰了。我觉得作为标题字体设计的把控,如果是鼓励创新,鼓励新的有字体设计抱负的设计师去尝试,那么是非常值得我们肯定的一个项目,如果是字库开发,我就会有些担忧。

我曾经很痛恨几款字体,包括魏碑、行楷,我强制地在我的工作字体中把这几个删掉了。遇到有些客户一定要用魏碑做封面,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我就拿古代字帖里面的字去扫描,我不太愿意用电脑里字库里现成的那些魏碑、行楷,那些很光滑的,看起来很流畅的字体。我建议现在的设计师能够静下心来从中国传统的标杆里去找感觉,毕竟经典的东西是有它的生命力,有它长久使用的道理。我更愿意这次比赛里面能够有一批优秀的,用起来很放心的,不会很快被人厌烦的一些字体的设计。

鸟海修:创新与传承即温故而知新

鸟海修 字游工房创始人/冬青黑体设计师

1955年生人。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平面设计系。字游工房字体设计师,现任社长。参与了以Hiragino系列字体、Goburina Gothic、游明朝体、游Gothic等正文字体为主的100种以上字体的设计开发工作。

2002年获第一届佐藤敬之輔奖表彰,2005年获Good Design大奖,2008年获得东京TDC字体设计奖。京都精华大学客座教授。

身在日本没有办法赶到现场的鸟海修先生,发来了他对于这个主题的思考。

鸟海修:在论语中有一句话叫温故而知新,在日本也被翻译成说叫寻古而知新,我是这么理解这句教诲的,我们要通过学习先人们留下的习俗、遗产、研究资料,然后在现代加以发挥运用,也就是说自古流传而来的东西隐藏很多启示,我想把这一点定位为传承。另外,在日本的歌舞技艺术里面有一句行话叫做破型和无型。所谓的型是指歌舞技表演中的一种做法、技法,比如歌舞技特有的瞪眼、亮相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包括像举手投足,一些日本舞蹈的基础训练和联系等等。换句话说这个型可以说是歌舞剧的基础,因此所谓破型是在掌握了型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努力去不断挑战新的剧目,以达到新的一种境界。

与此相对的无型呢,则是指在没有掌握形的状态下挑战一个全新的事物,那么作为一个表演者,他可能会认为这是新东西,但是只会令观众觉得这是一味的标新立异却毫无功底的表演,也就是说要做成新事务必须在掌握前提基础的情况下破形,我想把这一点作为一个创新的定位。

中国的汉字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切不可忘记我们是站在这段历史之上的,假定今年是汉字刚好出现3000年的话,那么我们要有正在制作第3001年的文字设计的意识和责任。之后我们再开始探索,在现在环境下,什么样的字体才适合阅读,什么才是美丽的字体这些问题。最后做出的结果,到底它算传承性的字体还是创新性的字体,这其实可以交由使用字体的人去确定。

我想说,制作字体的人一定要用心扎实学好基础,并加以发挥。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现在的基础都是先人用手写或者雕刻出来的文字,文字是手的轨迹,从这一层面来讲,不要过分依赖电脑,动手书写,动脑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在字体之星大赛能够看到更多这样的作品。

陈嵘:在传承的基础上去创新

陈嵘,副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视觉与信息设计专业负责人/汉仪签约字体设计师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师从胜井三雄、新岛实等。现亦为上海秦伟设计合伙人及首席创作总监,设计撰稿人,北京汉仪科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约字体设计师。主要从事以字体设计为核心的品牌和包装设计研究及教育。设计作品入选日本Typography协会2011、2012年鉴,2013年中国设计大展,东京TDC 2015年鉴等。

陈嵘:刚才朱赢椿老师讲到的魏碑体和行楷,其实都是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设计的字体。魏碑其实有它的固有的历史背景,那是文革时期,有写大字报特别在行的人物,一起开发了魏碑这款字体。现在各大公司的字体基本上是以那款字体为蓝本开发出来的,明显带那个时代的特征。它其实跟我们的真正的魏晋南北朝的碑刻上面的东西不太一样,是在当时的技术下,书法和字库的一个平衡。因为书法讲究一气呵成的,前后左右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字库里完全没有办法达到这样一个状态,至少目前的技术来讲,只能是折中。但是我相信在以后,随着我们电脑技术的突破,应该有一些全新的可能,让我们能够获得更好的书法字库。所谓的传承或者创新,就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去创新。

鸟海修先生说到“温故而知新”。这个词其实我在另一位日本设计师那里也听到过,他叫小林章,是一名西文字体设计师。在2006年左右,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是什么,他当场就写出来了,写在一张纸上告诉我“温故而知新”。

从那之后,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从2007年开始我进入设计教育行业,也一直在教字体设计课程,我在自己的教学里也一直跟同学说这个问题。我也认为它是一个核心和根本,只有温故才能学到新的。经常碰到一些学生,非常有勇气,有热情,做了很多他认为是非常创新的东西,但其实在很多年前已经有过这样的思路或者想法了。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很好地学习一下过去的东西,这也是我在字体设计教育工作了六七年后的感想。

安尚秀:字体如大米,创新是开发新品种

安尚秀,毕业于弘益大学美术系,韩国著名设计师。

1985年创造了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安体”,其后又设计了李体、myrrh体、mano体,成立了安设计事务所。1991年以来担任弘益大学视觉设计专业教授,国际平面设计社团组织协会副会长。

安尚秀:我觉得字体就如大米,设计师是可以选择大米的品种,用来做饭,好的厨师长会费力去找一些品种好的大米。我喜欢东北的大米,所以我觉得不断地把这种好的品种延续下去,就是一种传承。所以,可以把创新比作为是开发一种新的大米品种。我觉得做好一种料理或者开发一种新的料理挺重要的,但是其实最重要的是在那之前,开发一种品种好的新大米。这个过程中可能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经验,还有很多的实验。我们现在接触的所有文化其实是用文字来堆积的建筑,民族文化的最底层,最基础就是以字来建造的。所以希望我们开发字体,或者面对字体的态度,应该抱着这样的想法。昨天小工山(音译)老师在讲座里面也说过,字体是时代的脸面或者表情,我对那句话特别有印象,所以希望本次活动能找到一款这个时代的表情,谢谢!

王子源:字体关乎对象与品质

王子源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主任

设计曾获第六届中国书籍设计展览暨评奖之艺术类金奖、工艺设计银奖(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术展览暨评奖艺术设计类优秀奖(2004年),设计作品两次获得2004-05与2005-06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先后担任"靳埭强华人大学生设计竞赛"、"2011年全国运动会标志设计竞 赛"等多项设计竞赛评委。

王子源:我这个年龄的设计师都是在大学里经过几轮手写字体培训的,但是在美院现在的情况下,已经没有时间去给年轻的设计师做培训了。所以我们把字体的开发放到字体公司,让好的设计师去做,但并不意味着这个工作不重要,其实我们对它是怀有非常好的期望的。

我觉得字体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它会牵扯到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象,一个是品质。没有一款十全十美的字体,因为大家站的角度不一样。像朱赢椿老师可能更关注正文字体,一个广告设计师可能会关注别的字体。我很喜欢叶根友的字体,当他的字第一次出现在《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时,我觉得它非常符合我对那个节目的感受。再比如,徐克90%的电影都是用的书法字体,我觉得非常适合,包括《七剑》那个字体,我非常喜欢。武侠那种情谊,如果你用一个黑体是绝对代表不出来的,老百姓也绝对会喜欢这样的字体。当然,没有一款字体能适用所有人,能够适用所有对象,包括书法字体。由此来讲作为一个设计师,我觉得应该用一个很开放的心态看待字体。如果我们把字体大赛做成一个字体的狂欢,让大家都来参与这个,或者开放一些新的标准,使大家了解这个字体,那么对于字体行业来说是在释放能量,这非常重要。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品质。到底说品质能到什么程度,这个作品已经做得很好了,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对象跟品质这两个问题永远是设计师不可避免要面对的问题。我认为,对这两个问题的关注是字体行业发展一个最根本的动力。

杨林青:找到创新和传承的中间地带

杨林青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毕业后工作于北京敬人工作室。

2002年至2006年留学法国巴黎。回国后在北京成立工作室,从事商业和文化机构、出版物、杂志的视觉规划与设计工作,致力于中英文字体的媒介应用和图形资讯交流研究。曾多次获得“中国最美的书”、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最佳作品奖等书籍设计奖项。

杨林青:我跟朱赢椿老师一样,大部分的工作是在出版上面,所以我会大量和字体的应用打交道,现在这个注重阅读的时代,我们怎么样利用设计去引导阅读就显得非常关键。我对创新与传承的理解是,我们是在找创新和传承之间的一个中间地带,在于形上面的讨论。如果一个设计师要设计一个外形非常有个性的字体,其实我觉得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如果我们去研究古代的字体,我们把古代的字体进行复刻,很好地把它运用到今天,也很容易做到的。但是二者中间的地带是很难找的,也是我们面临的课题。就像刚才朱赢椿老师说的,我们想找的这种字体给人感觉外形不夸张,但它又与众不同。我觉得从这方面去挖掘,会给我做的阅读上面的工作带来更多惊喜。因为我们用的很多字体可能因为基于某个时代,来自于一样的源头,基本上是比较相似的。现在,可能需要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往前迈一步,找到一点点的不同,并不是我们马上要跨一大步,而这个基础就是来自于对传承的理解,包括像说到鸟海修老师说的温故知新。

刘治治:谨慎地对待创新对待美

刘治治AGI(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会员

2003年于YIFEI VISION工作室任平面设计部艺术指导。2004年任德国古纳雅尔出版集团特邀艺术顾问。2005年参与创立米未平面设计工作室,曾参加上届大声展。设计作品曾获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提名奖,纽约国际艺术指导俱乐部提名奖,日本“Rong”平面设计竞赛最高奖等众多奖项。

刘治治:我想把大家要表达的问题解释为两点。第一个如何谨慎地对待创新。创新这词,自打变成对于所有视觉领域和某些非视觉领域前沿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之后,就变得不那么可爱,就需要大家谨慎对待了。第二个就是要谨慎对待所谓的美,这就又比较复杂了。所谓的美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比如说基本的美,或者我们设计师认为的美,或者领导认为的美,或者是特定某些人认为的美,当它不涉及到很多具体东西的时候,是没法进行分辨的。我觉得字体大赛倒是有一个好处,我们起码能够借由评委或者大赛,对于可出版印刷用的排版字体的这种美,给出一个解释,或者是普世的一个艺术价值的解释。我觉得这是比较不错的一件事。

1
  • 关注字客网公众号领取Z码
  • 关注字体先森公众号抽取SVIP
[观点]字体的创新与传承 ——汉仪第二届字体之星大赛主题研讨会现场直击 网友点评
游客: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看不清?换一张
[观点]字体的创新与传承 ——汉仪第二届字体之星大赛主题研讨会现场直击 最新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